不编不传,有源有据,分享商界创业传奇,解读大佬管理智慧。】
田涛著《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》、《华为访谈录》,吴春波著《华为没有秘密》,林超华著《任正非传》,王育琨《苦难英雄任正非》。
都知道华为早期很艰难,但具体到何种程度,出乎很多人想象。
我们现在还能从互联网上找到任正非早期的华为名片,上面印着华为办公地址是:
我们也能在网上检索到这幢楼的照片,也就是一栋破旧的住宅楼。只不过这栋楼实际只有8层,没有9楼,也没有电梯。
华为前党委副书记朱士尧讲述了关于这栋楼的一个故事。
有人慕名到华为应聘,好不容易找到了这栋楼,到楼下一看,觉得不对劲,因为这栋楼怎么数也只有8层,心里犯了嘀咕:这莫不是一家骗子公司吧!
不过,既然来了,找了半天也挺累的,就还是上去看看吧。等他爬到8层的时候,发现通往楼顶的门没锁,就爬到楼顶一看,楼顶上搭了个塑料棚子,门口挂了个牌子—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
这种应聘人员找不到公司办公楼的尴尬,华为持续了好多年。
90年代初,华为终于搬进了一幢办公楼——深意工业大厦,旁边是一幢30多层的宏伟建筑群,那是合资公司亿利达的办公楼。
现任华为供应链部总裁的熊乐宁,就在那一年加入的华为,但让熊乐宁尴尬的是,去华为面试的路上,很曲折。不仅路上被小中巴“倒卖”了好几次,好不容易到地方了,以为那幢宏伟建筑就是华为,跑过去一问,人家叫亿利达。于是再找,结果又兜了好几圈,才终于找到华为的这栋深意工业大厦。
当然,这时候的华为办公楼有电梯了,门一开,空调很凉爽,找了半天汗流浃背的熊乐宁被凉风一吹,那叫一个字“爽”:就在这(华为)干了。
就这样,熊乐宁加入了华为,并在华为奋斗至今,现任华为供应链管理部总裁。
也是在深意工业大厦,时任人事部经理的张建国因为招人困难,看着隔壁合资公司亿利达的高楼大厦跟老板吐槽:“华为什么时候能有这样一栋大楼?那样的话,什么样的人才都能到华为来了
任正非给张建国的回应是:“不出十年,华为就会有比这更高、更宽敞的写字楼
果然,不出十年,华为就搬进了南山科技园,几年后又搬进了自己的坂田基地。
两年后,华为坂田基地就有了同样格调高雅的贵宾餐厅。
从蛇口住宅楼的三居室里诞生的华为,靠倒卖小型交换机积累了第一桶金,于是在1993年搬到了工业园,也就是熊乐宁转了好几圈才找到的深意工业大厦。
此后的华为,在郭平、郑宝用的带领下,走上自主研发的技术之路,全力研发自己的交换机产品,终于在自主产品C&C08 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大卖下,让华为在国内通讯行业中站稳了脚跟。1996年,华为销售额达到26亿元的时候,华为总部由深意工业大厦搬进了的南山科技园(其他职能部门已于95年先行搬入)。
1998年,华为开建自己的园区,后称坂田基地。1999年,华为坂田生产中心投产,至2002年,华为各部门陆续搬入坂田中心。
再到2017年,华为在东莞耗资百亿建成的,占地1900亩的欧风小镇式的松山湖园区的交付使用,这一路华为办公环境的变化,也正是华为一路从小大,艰苦奋斗一步一步走来的真实写照。
而身为老板和创始人,任正非在华为早期,更是将全部身家都投入到公司,一路艰辛,一路拉扯,直到华为站稳脚跟、茁壮成长。
当华为在居民楼的一套三居室成立的时候,任正非自己也带着投奔来的弟弟妹妹,租住在30多平方的老房子里。
即使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,为了挽留有能力的研发人才,任正非可以毫不犹豫的就送员工一套房子,以至于任正非的弟弟回家和母亲抱怨:哥哥这么先进都没有自己的房子!
不仅如此,从华为1987年成立到1997年的10年间,即使华为已经年销售几十亿元,但任正非却一直没有买车,每天都是一个人走半个多小时路上下班。
直到后来,当华为再次搬迁办公地的时候,因为距离住的地方太远,任正非终于买了一辆车,一辆二手的标志(这辆车开了很多年,后来终于换了一辆宝马),但也是自己开车,没有专职司机。
而身为企业老板,任正非在华为的办公室,与我们太多印象里的总裁办公室简直天壤之别,没有大几百平的椭圆形办公室,没有卧室,没有餐厅,也没有摆满名著的豪华书柜……
在吴春波教授的印象里,任正非的办公室一向狭小、简朴,也凌乱,而印象最深的是,任正非办公室的一角,也有一张用来午休的垫子。
困难成就辉煌,任正非和华为的一路艰苦奋斗,成就了今天的华为。
有华为高管曾建议任正非“”(任正非将超过99%的股份分给了员工,自己占股比不到1%),任正非果断拒绝:“你以为你愿意,其他人都愿意?假设我要替自己着想,我当然应该支持股东拿多一点,因为我是最大股东;但是你们也不傻,你们还会去拉车吗?
只要我不要钱、少要钱,世界就是我们的;如果我要钱、多要钱,世界就缩到我家了
“最大的自私是无私”,这是任正非的一句经典名言。
这更是对华为“以奋斗者为本,长期坚持艰苦奋斗”的奋斗者文化最直白的诠释,也是对人性的尊重。